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观渔

梅曾亮 梅曾亮〔清代〕

  渔于池者,沉其网而左右縻之。网之缘出水可寸许;缘愈狭鱼之跃者愈多。有入者,有出者,有屡跃而不出者,皆经其缘而见之。安知夫鱼之跃之出者,不自以为得耶?又安知夫跃而不出与跃而反入者,不自咎其跃之不善耶?而渔者观之,忽不加得失于其心。

  嗟夫!人知鱼之无所逃于池也,其鱼之跃者,可悲也;然则人之跃者,何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鱼池里捕鱼的人,先把渔网沉入水中,然后从左右两边收紧。当网的边露出水面一寸多时,网收缩得愈狭小,鱼蹦跳起来的就愈多。有跳入网中的,有跳出网外的,有多次跳跃而没有跳出网外的。它们都经过网的边缘而显露出来。怎么知道池鱼之中那些跳出网外的不自以为庆幸呢?又怎么知道那些没有跳出网外的和反而跳入网中的,不自己责怪自己跳跃得不好呢?然而,捕鱼的人看到这些情形,并不在心里为鱼生得失之情。

  可叹呀!只有人知道鱼没有可以逃出水池的啊,那些池鱼之中跳跃的,实在可悲啊!然而作为人,拼搏努力的又怎么样呢?

注释
渔:捕鱼。
渔于池:在鱼池里捕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清朝从康乾盛世之后逐渐走向衰落。官场日渐腐败,阶级矛盾激化,陆续发生的民变如川楚教乱、林爽文事件都遭到严酷镇压。这篇散文写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当时嘉庆帝已亲政数年,然而并未能解决遗留弊端。作者某一日观渔人在鱼塘里网鱼,鱼儿跳跃挣扎,有所感而作下此文。

参考资料:完善

1、 (明)张岱等著.明清小品文选:三晋出版社,2008.08:236

赏析

  在鱼塘中撒网的渔夫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鱼塘内水花飞溅,水声嘈杂,鱼儿银光闪烁,起伏不定,这番景象令人赞叹不已。然而,作者并未满足于仅观察生活的表面现象,他运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引导出一番对人生的独特思考。首先,他从鱼的角度去观察。对于那些陷入网中的鱼来说,能否跃出网是生死存亡的大事。那些成功跃出的鱼会暗自庆幸,而那些无法跳出或跳进网中的鱼则会感到深深的悔恨。然而,这只是从鱼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是微观的视角。从渔人的角度看,鱼儿们的所有挣扎都是无济于事的,无关紧要。即使有鱼儿漏网,他总能捕获到大量的鱼。而那些漏网的鱼儿也跑不掉,它们仍在鱼塘中,至多再活几天。渔夫并不关心每条鱼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篇文章以池鱼逃捕为喻,感慨法网森严,人民罹触无逃。开头数句描绘池鱼逃捕之种种情状,情景活现;接着以二反问句扣住池鱼逃捕之情状进行揣摩,以人之心态加于池鱼;然后转入“渔者”熟视无睹的冷漠态度,从而引出池鱼无逃而枉自跳跃拼搏的慨叹。全文多奇趣、寄慨遥深,对于今人仍有启迪的意义。

梅曾亮

梅曾亮

(1786—1856)江苏上元人,字伯言。道光三年进士,官户部郎中。师事桐城派姚鼐,专力古文,居京师二十余年,有盛名。诗亦清秀。晚年主讲扬州书院。有《柏枧山房文集》。 24篇诗文  4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豆词四首·其一

王国维 王国维〔清代〕

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
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村居

郑燮 郑燮〔清代〕

雾树溟潆叫乱鸦,湿云初变早来霞。
东风已绿先春草,细雨犹寒后夜花。
村艇隔烟呼鸭鹜,酒家依岸扎篱笆。
深居久矣忘尘世,莫遣江声入远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花岭记

全祖望 全祖望〔清代〕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